控制发球落点变化是发球中的一个主要环节
,发球落点必须长短结合、轻重结合、左右结合。如果只发短球而没有长球的配合,即使发的再短,落点再刁,也很难给对方造成威胁。因此,要做到用同一个手法发出不同落点和旋转性质的球。一般情况下,发球者如果想把球发得很长,一落点多在自己本方台面的端线附近;如果力量差不多,球的运动速度,侧上旋和不转球明显要快于侧下旋和下旋:如果是发侧上、下旋斜线长球,要注意球的第二弧线有侧拐特点;如果是直线长球,要特别注意平推过来,或者是略带外拐的球,因为这种球除了有很快的速度外,容易发出线路比较直的球,客观上加大了球的角度,给接发球者造成较大的难度。无论是对直板还是横板来说都可以用两种持拍摩擦方式来发短球,持拍与桌面垂直或平行,个人自己喜好,无论哪种方式,在触球的时候,拍面要以一种凹弧的轨迹去摩擦球,也就是相当于一个舀的动作。对于发短球,手不能发很大的力量,要收住一点,所以,短球较难发挥速度的优势,比较多的是考虑的落点和旋转。
对方攻球至中路追身,因受身体妨碍削球此较困难。
具体削法有如下几种:
1、单步让位反手:来球在中路偏左的位置,或本人善于用反手削中路球者,皆用此法。
①左脚向右后方撤半步或一步,腰带动身体略向左转。
②上臂靠近身体右侧,前臂上提引拍至胸高,拍形竖直,
③触球瞬间,上臂内旋、肘稍支出,前臂随身体向右下前方削出。
2、单步让位正手削:来球在中路偏右,或习惯于用正手削中路球者,皆用此法。
①右脚向左后方撤半步或一步,腰带动身体向右转动。
②上臂靠近身体,前臀向右上方提起,拍形竖直。
③触球瞬间,前臂随身体向下用力为主,手腕控制好拍形并有一摩擦球动作。
3、换步让位反手削:右足先向右移半步,左足再随之向右后方移半步或一步,腰带动身体略向左扭转,腾出位置用反手削。 此种让位方法比单步让位法腾出的空间大,利于手臂动作,但无单步让位快。
4、换步让位正手削:许多选手采用此法。因为正手削球调节的空间比反手大。
①移步方法:左足先向左跨半步,右足再随整个身体的右转向右后方移半步或一步。
②收腹含胸法:来球迅速,直冲中路,来不及移步让位时,可迅速收腹、含胸、提踵(有时甚至双足腾起)同时提拍上举,再向前下方用力将球削出。
下肢运动在乒乓运动中是保障起动、移动、支撑、到位的重要部分。下肢力量主要来源于左右脚踝关节用力,膝关节上下起伏而形成。
乒乓运动员在打乒乓的过程中脚蹬地面产生的作用力,会同时产生一个大小相同的反力。而这个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运动员身体素质较好,产生力的力量会大些,反之,运动员素质较差,产生力的作用就小些。
通常情况下,要求运动员在进攻时做到起泡快、换步快、到位准,在防守时应做到起跑快、稳、还原快。
教练在训练运动员时,经常让运动员做些增强下肢力量的练习,比如各种跳绳练习、蛙跳,通过这些训练提高运动员下肢各肌肉群的力量同时提高肌肉的收缩度,增强下肢踝关节、膝关节、各关节的伸展能力和灵密度。
1.事实上,长胶的克星不容易用力和杆旋转球,一般旋转球对长胶不能形成威胁,主要是练习较少,使用技巧不够熟练,命中点和板有时掌握不好。
2.由于球速度较慢,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脚放在适当的位置,也就是把球尽可能放在身体前面,身体不必迎向前方,而是根据球落地点的判断,做出适当的引拍。
3.球拍稍微向后倾斜,并且在高点或者早期落球时被向前推(主要是向前)。可以参考长橡胶正手提升的技术要点,即提升后,而在这项技术中,应理解为提升后的推进,前臂还需要做适当的旋转,即逐渐向外旋转的过程。
4.移动。就像拱、弹和正手托举一样,拱推在全力以赴之后也必须有一个制动过程。这样可以使球有一定的速度,并且可以提高命中率,有利于控制着陆点。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家用乒乓球发球机厂的双蛇体育于2025/7/31 20:15:10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lianyungang.mf1288.com/shuangshe-2879492368.html